當媽的功課:把愛說出口

因為一場小爭執,讓我重新思考自己與女兒之間的溝通方式。

有一天下午,因為女兒鬧脾氣,讓我積壓已久的情緒爆發了。她看我生氣,用小心翼翼又帶點委屈的語氣問:「你不愛我了對不對?」

當下我氣還沒消,說不出什麼溫柔的話,只能誠實地回答:「我現在不想說話,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。」等我稍微冷靜下來,我問她:「我覺得你才不愛媽媽,不然怎麼會一直讓我生氣?」

她沒回話,但過了一會兒,我看見她默默地把沙發上的雜物一一搬回房間,然後問我:「我整理房間,這算做家事嗎?」

那一刻,我的心被深深觸動了。她用她的方式回應了我的情緒,也表達了她的愛

在台灣的傳統文化中,對「我愛你」這三個字向來不輕易說出口,尤其是在親子關係中。我自己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,父母很少直接表達他們的情感,大多是用行動表示對子女的愛,例如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、幫我們添購保暖衣物、為我們打理生活大小事。而我也很習慣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。

但時代變了。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,台灣父母也開始學著用語言表達愛。教養書、電視電影、社群媒體不斷提醒我們:孩子需要明確的情感回應,需要清楚知道自己是被愛的,而用言語說出「我愛你」往往是最明確也最有力的方式

我的女兒也不例外。她問我「是不是不再愛她」,其實不是懷疑我對她的愛,而是想從我口中聽到肯定的答案。她已經懂得用語言表達情感需求,而我卻還停留在用行動默默付出的階段,因為一時的情緒和根深蒂固的文化習慣,無法立即給她想要的回應。

看著她悄悄整理房間的背影,我意識到我們之間存在著表達方式的差異。她已經學會了用言語尋求情感連結,而我仍然習慣用行動來表達。

或許,身為媽媽的我,該學習的不只是控制情緒,更要學會用言語表達對她的愛。我想我需要在用行動表達關懷和及時把愛說出來之間找到平衡點,讓她知道,不管我多麼生氣,我對她的愛從未改變。

 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