啃軟骨,臭了嗎?
啃雞軟骨這件事,在台灣稀鬆平常,甚至可以說是人生一大享受。但我永遠忘不了我老公第一次看到我吃軟骨時那副表情。
那天我們正在快樂地吃炸雞,我正咬得起勁,突然發現他的臉色有點不對。眉頭皺起來,一臉驚恐。
他小心翼翼地問我:「那個……妳剛剛那個聲音是什麼?妳在咬骨頭嗎?」
我若無其事地回答:「對啊,這是雞最好吃的地方耶!」
他的表情像是目睹了一場小型車禍,震驚又不敢直視。
我才發現,在他的西方世界觀裡,啃雞軟骨根本不是正常行為。。
台灣人從小就被教導:能吃的就不要浪費。雞腳、豬血、內臟、魚眼睛,甚至牛鞭—只要我們想得到的,都可以當成食材或食物。從裡到外,從頭吃到尾,連帶骨邊肉都要剔得乾乾淨淨,才叫對得起食物。
- 吃腦補腦;
- 吃眼補眼;
- 吃心補心;
- 吃牛鞭……咳,你懂的。
這些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據,老實說我也不知道,但它確實代表著一種對食物的尊重。相信食材是有力量的,只要好好吃進去,它就會回饋你。
我小時候對此深信不疑,這也是我超愛吃魚眼睛的原因,一方面是真的覺得自己視力會變好(雖然最後還是近視),一方面是吃了之後發現真的很好吃。我跟老公分享這段童年往事,他的表情像我來自另一個星球一樣震驚。
至於雞軟骨,他到現在還是不能接受。他總是說:「這個好硬,你怎麼啃得下去?」我每次都白眼回去:「拜託,歐洲人吃的法國麵包、酸種麵包跟石頭沒兩樣,根本可以拿來砸人!」(至少我姊也這麼認為)
所以到現在,我還是會很驕傲地在我老公面前啃雞軟骨,即使他每次都無法直視我。說不定哪天我可以說服他試試看魚眼睛。如果你有外國朋友,不妨試試在他們面前啃軟骨和吃魚眼睛!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