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一場送禮的小插曲,看見文化差異

禮物代表的不只是物品本身,更是彼此關係的縮影。然而,在送禮時,不同文化的「潛規則」可能會在不經意間成為小插曲。

記得我公婆第一次來台灣拜訪我爸媽時,特地準備了精心挑選的伴手禮。爸媽接過禮物後,禮貌地說了聲謝謝,然後就把禮物輕輕放到一旁,沒有拆開,也沒有偷看裡面是什麼。這舉動讓我公婆有點錯愕,因為這完全不符合他們習慣的「當場拆禮物」文化。對他們來說,他們期待看到對方打開禮物那一瞬間的表情與反應。

我當時並沒想太多,畢竟在台灣,這樣的應對方式再正常不過。台灣人習慣含蓄低調的方式。當面拆禮物,可能會讓人覺得你太心急,或太在意禮物本身;萬一拆開發現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,臉上露出一絲不悅,氣氛就會變得很尷尬。所以多數人會選擇先道謝,把禮物收好,回家再慢慢欣賞,一方面表示尊重,一方面避免場面尷尬。

但對西方人來說,當場拆禮物是對贈禮者的回饋。他們期待參與你收到禮物的那個「當下」,想看到你的喜悅、感動,甚至笑出來的瞬間。如果你只是笑笑收下,什麼都不拆,他們可能會在內心上演小劇場:「是不是我禮物挑得不好?」或「是不是對方不在意這份禮物?」

多年後,我們在某次閒聊中提到這段往事,我才發覺他們這些年一直對我爸媽的「冷靜反應」感到困惑。經過我們一番解釋之後,他們才恍然大悟:「原來這在台灣是禮貌啊!」

這件小事讓我深深體會到,送禮不難,難的是送到心坎裡,還要不踩到文化的地雷。

所以,當你送禮給西方朋友,看到他們迫不及待拆開來時,千萬別覺得他們太直接、不夠矜持,這表示他們很在乎你這份心意。

同樣的,如果有一天你當場收到西方朋友的禮物時,不妨大方地拆開,讓他們也能參與你的「收到驚喜」的瞬間,這對他們來說意義十足。


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